强迫孩子学习,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使其产生畏惧心理,儿童个性化的学习特征是无法体现的,创造在数学教育中也是无法实现的。第三,了解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遵循科学而适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方式采取科学而适宜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数学兴趣、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中创造性的形成与发挥。也许有人会说,数学还需要创造吗?3)N2等于5,还能创造出别的吗?不错,3加2的结果是5,然而,3J/~12等于5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有很多种的,学前儿童数学学习就是在各种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数量关系规律的。对于学前儿童来讲,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一个结果重要得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体会和理解“加”的含义,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种自己主动采取的方式,正是促进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前儿童思维灵活性,创造性思维产生与发挥的重要时刻。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J.Sternberg)、洛巴特(J.Lub~art)于1991年共同提出的“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人的创造力由三个维度组成,包括创造力的智力维度、创造力的智力方式维度以及创造力的人格维度。他们认为,任何创造力的产生都是上述三种维度共同作用的集中体现,他们着重解释和研究了创造性人格问题。诸如,个体的特征、动机、环境线索等。因此,对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仅要重视儿童思维能力上的创造,更要重视孩子个人的智力活动方式以及个性活动积极性在创造活动中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尊重每个孩子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方式,即使看上去很笨的方式也是孩子智力活动方式的体现,也是孩子积极思维、表现创造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他本人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前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与体现的关键。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应将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积极性等有机地统一起来看待,而不应单纯地为算题而算题,也不能以单一追求结果来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当前的数学教育状态下,孩子“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循规蹈矩的,对有创造力的孩子冷酷无情地不予宽容,算题的方式只有老师教给的那一种,看到的问题没有情境,只有一道干巴巴的题目,理解数学只有这样一种可能。”对孩子而言,缺少了对数量形等感知与理解的必要过程,让孩子在跨跃几个台阶来提前步入学校其他阶段的数学学习。无论是从数学能力的发展上,还是从孩子数学学习的兴趣上都不会获得使我们期待已久的结果。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孩子没有真正理解和知道什么是数的基础时,提前学习大量的加减法等,最终并不能提升孩子获得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真正对数学产生无限的兴趣。其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的,而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法。当孩子对数学内容探索和运用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时,他们会获得对数学的全新理解,并且也提高了其应用他们所理解的数学的能力。问题解决意味着去从事完成一项事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无所知的任务。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必须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同时,孩子还能通过这个过程,来发现和得到新的知识。可以说,问题解决是儿童整个数学学习中一个不可缺少部分,它应成为支持幼儿数学能力发展课程的一个有机部分。尊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就能引导我们真正去理解孩子,真正去尊重孩子、真正去爱护孩子,从而选择科学适宜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内容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