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社会性发展 » 正文

努力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6  来源:幼儿教育  作者:邓佐君  浏览次数:1120
广东学前教育网理论频道导读:一个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才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何谓人才?怎样造就人才?这里涉及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两个方
一个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人才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何谓人才?怎样造就人才?这里涉及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两个方面的问题。

社会对其成员所提出的要求、教育的预期结果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要教孩子“做现代中国人”。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目的有不同的含义。

在儿童教育中,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教育领域,依据教育目的,形成有各自不同的教育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教育的操作性要求,从而推动教育进程。这是一个相对有起点、有终点,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结合的教育过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智力生长阶段论提出,在教育环境影响下,儿童的动作图式在不断同化、顺应的平衡中得到发展,其中“自我调节”是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力。美国现代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的阶段划分理论提出,人的一生,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经历八个阶段,达到完善阶段的。陈鹤琴先生在系统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按年月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但是,儿童的发展还有非连续性的一面。德国教育哲学家斯普朗格提出,儿童在发展中有“心头一亮”“豁然开朗”的顿悟、觉醒状态,这是发展中的非阶段性、非连续性瞬间感受。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四五岁时,从父亲给他的罗盘中发现了时空的“奇迹”,引起顿悟,从此改变了智力“落后”的表现,萌发了求知的兴趣和对物理学的追求,而后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成功反映了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非连续性特征。

为实现教育目标,在早期教育中,一方面要遵循教育规律,依照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引导他们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及时觉察孩子有无顿悟的瞬间感受,从而加以引导,将预设教育和灵活机动的生成教育结合起来,以促进孩子的发展。

关于早期教育目标

早期教育是启蒙性、奠基性教育,一般说来,教育目的需要二十年后才能完整体现出来。因此,早期教育要根据教育目的,瞄准具体的教育目标,把握现时的教育进程,才能解决好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和教育成果的滞后性这对矛盾。

瞄准目标,首先就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标准。我国古代学者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他看来,人才是由“德”(人格)和“才”两部分有机组成的,他认为,人才者,必先“成人”而后方能“成才”。也有学者指出,“人才”是“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人”,将人才品质分为“认知能力”“道德面貌”“精神力量”三个方面。还有人将人才理解为具备德识才学四种品质或德识才学体五种品质的人。日本学者扇谷正造提出了人才品质的十方面内容,即:自信、领导能力、同情心、活动能力、持久性、思维能力、社会感、感情稳定性、服从性(指虚心向别人学习,给别人以好评)、自律性等。尽管说法各异,但其显著的共同之处就是强调“德”与“才”的基本品质。具体到我们培养的现代人才,最基本的品质至少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要点:①乐观开朗的性格,“做现代中国人”的健康人格。②良好的认知能力,善于求异思维,具有创新精神。③对社会和自然的美好体验及良好的适应能力。④自理、自护、自信、自主。自律、自尊,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乐群、合作、善于交往,具有发展良好的社会性品质。⑤热情、执著,勇于奋斗,具有坚韧不拔战胜挫折和困难的意志品质和行为。早期教育要为培养现代人打好基础,因此,我们要将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孩子良好的智能,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美好体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帮助孩子乐意与同龄伙伴交往等作为早期教育的主要目标,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奠基教育。

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谈得上瞄准目标。从主观愿望出发确定的目标不足取,如:只为求新求异赶时髦,把所谓特色教育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教育目标;不顾本国实际条件,对外国的东西生吞活剥,全盘接受,并把它列为教育目标;固步自封,对新事物、新理论学习研究热情不高,固守陈旧的教育目标,等等。

我们借鉴古代的、外国的教育理论,目的在于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才能推陈出新,建构起适应用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教育新体系。当前,我们特别需要提倡历史研究,特别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我国近代儿童教育的理论,例如陈鹤琴先生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论,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

关于旱期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师生、亲子、生生之间活动、变化和发展的历程。过程之为过程,是有相对的起点和终点的。在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有自然过程和人工过程两种状况:凡是不由人的意志控制的过程都是自然的,如人体的自然生长发育,家庭生活的重大变迁;凡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设计的教育活动过程都是人工过程,比如,幼儿园、家庭、社区组织的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作为教育者,在设计特定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之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而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而在教育过程中要随时把握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如足以引起幼儿身心发生变化的突发性事件。一般说来,在幼托园所的教育中,人工过程占主导地位;而家庭教育则侧重在自然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在自然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影响,努力把教育的自然过程和人工过程结合起来,围绕特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教育过程能否沿着教育目标既定的方向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影响教育过程。

关干早期教育内容

早期教育的内容十分宽泛,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是“课程”。“课程”通常规定了为实现教育目的所需要的教育内容。美国教育家杜威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都主张“教育即生活”;陈鹤琴先生则提出了“活教育”思想,他主张在幼托园所开展“五指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这些中外教育家都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主张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材,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即在日常生活中学。

教育活动与儿童的人格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完善的人格是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比如,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态度认真、动作敏捷、不怕困难、追求胜利的外在表现,使认真、灵活、坚强、好胜等素质进入了他们的人格结构,儿童的活动越全面、越丰富,就越容易形成完美的人格。所以,在早期教育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提高。

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员工的仪表风度等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隐性课程引发了孩子的积极情绪,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看不见的教育力量值得儿童教育工作者重视。

美国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扩展了素质教育的思路。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体育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观察者智能等多种智能。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在智能表现和智能组合上是各不相同的,智能无优劣之分,教育者要了解孩子智能发展的特点,给予“扬长补短”的帮助,实施“个别化辅导”,以促进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于早期教育方法

教育是理性的,也是艺术的。早期教育虽有传递启蒙性知识的任务,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灵性,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陶冶孩子的性情,这就需要教育者讲究教育方法,讲究教育的艺术。在教育方法中,以民主式教育最容易为孩子所接受。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有利于孩子的自我教育。孩子自我意识的提高,正是孩子人格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民主式教育环境中,教育者的态度亲切自然,和孩子同游戏,共欢乐,进行朋友般的相互沟通。

陈鹤琴先生在教育方法论方面有完整的论述。他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并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要让他自己去做”等十七条基本原则,在方法论中突出了“做”字。这是集中外现代教育理论之大成的教育科学理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实践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努力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方法论体系。

早期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如:说服教育、榜样示范、鼓励表扬、情感陶冶、行为调节、规范约束、习惯养成。暗示提醒等。但是,使用时要灵活机动,讲究艺术。对孩子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方法应属“榜样”和“鼓励”。教师的待人接物、举手投足都是孩子仿效的榜样。教师的素质对孩子有直接影响,在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教师和家长的影子。巧妙地运用鼓励的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形成勇于向上、克服困难的积极心态。鼓励性语言作为教育手段,最具有调动内驱力的能量。特别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鼓励犹如“兴奋剂”。事先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生长勇气;进程中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产生坚持到底的毅力;事后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和奋勇向上的个性。鼓励的语气和蔼而坚定,鼓励的目光充满热切的期待,鼓励的手势明确有力,其中蕴涵着教育艺术。

总之,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是美好的教育理想,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必须经过从思想到内容,从原则到方法的教育过程。只有瞄准目标、把握过程,才能引导孩子走上成才之路。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