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本土野病毒病例在我国消失已有12个年头,我国脊髓灰质炎常规免疫、强化免疫一直持续至今,并将继续延续直至全球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消灭。日前,有关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简称OPV)安全性话题引起社会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负责人许文波。
威胁犹在,疫苗免疫必须广覆盖
许文波指出,对于脊髓灰质炎,当前我国同时存在着两种威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重新输入与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的新攻击。
据介绍,尽管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在2000年已经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但世界上还有4个国家从未停止过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流行。而且,在一些已经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和地区近年又重新输入野病毒导致新的传播链,有些病例已经消失多年的国家再度发生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有的还引发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使全球报告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国家迅速回升为20个。目前存在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的国家中,有3个国家与我国接壤。因此,对于我国儿童来说,来自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失。
与此同时,随着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消失,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简称为VD-PV)对未服用疫苗免疫的个体构成了一种新威胁。
其中有些VDPV毒株神经毒力与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相似,感染后可以引起永久性的麻痹,并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最近几年,由VDPV引起的脊髓灰质炎暴发已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2004年,在我国贵州省贞丰县也发现了两例VDPV病例。
许文波说,这两种威胁都需要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因某种原因停止OPV常规免疫或强化免疫后,均再次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在我国贵州省贞丰县VDPV病例所在村庄与临近村寨的调查证实,儿童免疫接种率很低,脊髓灰质炎疫苗3剂次的服用率仅为10%~60%。
脊灰疫苗有两种,各有长短
许文波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有两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即所谓“活疫苗”和“死疫苗”。人类最初研制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死疫苗”。由于发现“活疫苗”在抵御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中更具功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减毒活疫苗。但毕竟疫苗使用的是减毒的活病毒株,对于极个别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可引发疫苗相关麻痹病例。同时,疫苗病毒随服用者粪便排出体外后,在自然界中可以感染未服用OPV的个体,发生病毒基因突变的积累,从而形成VDPV,构成一种新的致病威胁。由此,近年来不少发达国家改用灭活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
据悉,每一剂次的OPV价格为0.1元人民币左右,每一剂次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价格比OPV高数十倍。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脊髓灰质炎免疫接种至今,我国一直采用减毒活疫苗。近年我国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尚处在临床观察阶段。我国一直未采用灭活疫苗是不是由于价格昂贵?许文波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该继续采用减毒活疫苗抵御脊髓灰质炎的威胁。其原因不仅出于价格的考虑,还缘于减毒活疫苗比灭活疫苗在使用上有更大的便利。
因为,减毒活疫苗是口服的“糖丸”,而灭活疫苗是需要注射的针剂。
从免疫接种的实践看,我国每年有1600万名新生儿降生,每名儿童脊髓灰质炎全程免疫需要4个剂次,如果变口服为打针,即意味着我国每年至少要增加对婴幼儿4600万次注射。如此,脊髓灰质炎接种率会自然降低,不安全注射问题则会相应增加。
疫苗相关病例会发生,但比例微乎其微
许文波坦言,在OPV的使用中会有疫苗相关病例的个案发生。有监测资料显示,我国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质量符合国际标准,疫苗相关麻痹病例(简称VAPP)发生比例也与国际上类似。
何为疫苗相关麻痹病例?许文波说,提到疫苗相关麻痹病例,首先要与急性弛缓性麻痹(简称AFP)病例相区分。AFP是一类疾病症候群,临床上将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症者统称为AFP病例。常见的AFP病例包括的病种有: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多神经病、神经根炎等14类疾病。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以来,我国AFP病例大幅度减少,每年约有5000例。检测证实,其中因服用OPV引起的VAPP病例较少发生,每250万至1000万服苗者中出现一例,且往往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
许文波称,疫苗相关麻痹病例诊断有3个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其一,在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病症的6~40天内服用过OPV,常伴有发热史,一般无明显感觉丧失。其二,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其三,麻痹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且从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另外,如有脑脊液或血清学检测脊髓灰质炎I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或IgG抗体)有4倍增高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型别一致者,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
(转载自“健康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