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龋齿(蛀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防治措施一定要正确、及时、有效。在“甜美的微笑,光明的未来”全国口腔健康教育项目进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背景下,北京大学季成叶教授指出,我国学生(尤其小学生)龋防工作仍有很大改善潜力。
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疾病之一。一旦发生,将逐步损坏,不能再生,只能通过牙科医生矫治。如果听任龋齿发展,势必影响食欲,干扰消化吸收,导致营养缺乏,继发引起牙髓炎、根周脓肿、齿槽溢脓、颜面蜂窝织炎等。虽然病灶仅局限在口腔,但是潜伏的病菌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心内膜炎等。
口腔保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上海男女小学生龋补率位居全国最高水平,乳牙龋补率分别为55.9%和57.3%,恒牙龋补率分别为69.2%和70.8%,其关键在于完善的学校口腔保健网络。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乳龋补率90%以上,恒龋补率98%)仍有显著差距。
分析全国儿童龋病现状,季教授认为,乳牙龋患却不诊治,仍旧是薄弱环节。家长普遍误解,乳牙早晚会被恒牙替换,有了龋病也不矫治。其实,年龄越小,乳牙的防龋任务越重。目前,恒牙龋患的发生伴随生长发育加速而逐步提前,需引起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经常关心孩子的口腔卫生状况,及时带孩子到口腔科做检查,采取窝沟封闭等主动的防龋措施。
(转载自《新民晚报》)